江万,1969年生,研究员(四级),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1993年、1996年分别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学专业,1998年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础地质研究室副主任。
学术研究简介
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工作以来,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岩浆-构造-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矿床地质、矿产区划、矿田构造、石油地质基础调查等领域基础及应用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计划、大调查等项目10多项。
发表国内外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国内SCI期刊论文1篇,通讯作者国内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8篇。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10年国土资源部“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
专业工作获奖情况
[1]《西藏当雄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国土资源部2009年科技奖,二等,排名第四
主要论文及著作情况:
1.江万,莫宣学,赵崇贺,郭铁鹰,张双全,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中段花岗岩类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报,1999,15(1):89--97
2.江万,吴珍汉,叶培盛,胡道功,2007,西藏拉萨地块中-新生代火山岩中多硅白云母捕虏晶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现代地质,21(2),
3.江万,张双全,莫宣学,赵崇贺,郭铁鹰,矿物裂变径迹年龄与青藏高原隆升速率研究,地质力学学报,1998,4(1):13--18
4.江万,张双全,莫宣学,赵崇贺,郭铁鹰,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花岗岩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的岩石学特征,特提斯地质,1998,第22号,90--96
5.江万, 印度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过程岩石圈热结构模拟, 地球学报,2002,23(4):301-304
6.江万,贵州镇远地区钾镁煌斑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研究,现代地质,1995, No.3
7.江万,贵州镇远钾镁煌斑岩中钾碱镁闪石的矿物学研究,矿物岩石学杂志,1995, No.4
8.江万,铁镁质微粒包体及其在壳/幔深部作用中的意义,地质科技情报, 1996, No4
9.江万、吴珍汉、李有社等, 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中麻粒岩包体的发现, “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地质出版社,2000
10.江万,吴珍汉,叶培盛,胡道功,西藏拉萨地块中-新生代火山岩中多硅白云母捕掳晶特征及其地质意义,2007,02,286-290
11.孙知明,江万,裴军令,李海兵,青藏高原拉萨地块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报,2008
12.周二斌,杨竹森,江万,侯增谦,郭福生,洪俊,藏南罗布莎铬铁矿床铬尖晶石矿物学与矿床成因研究,岩石学报,2011
13.李晓雄,江万,梁锦海,赵志丹,刘栋,莫宣学,西藏林周盆地设兴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岩石学报,2015,05,1285-1297
14.孔明,江万,刘成东,李晓雄,杨云汉,叶培盛,西藏罗布莎群火山岩夹层LA-ICP-MS锆石年龄及其意义,地质通报,2015
承担的地调、科研项目
1.柴达木盆地及周缘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骨干,2015-2018
2.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矿田构造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人,2012-2014
3.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危机矿山找矿专项,负责人,2009-2011
4.西藏藏南基性超基性岩区铂族元素成矿预测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2005-2007
5.西藏腹心地带地质资源调查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骨干,2003-2005
6.西藏当雄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技术负责,2000-2002
7.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中下地壳包体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负责,2000-2002
8.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勘测 铁道部横向课题,骨干,2001-2002
9.国际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综合研究(INDEPTH-III),国土资源部,骨干,199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