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重远副主任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1-03
张重远,男,1987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应力测量、干热岩储层地质力学、活动断层地震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0年本科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专业,2013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18年6月-9月,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2017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基金1项、企业横向课题5项。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称号。迄今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第1和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0篇;在深部地应力测量与监测设备研发方面获国家专利33项,其中第1发明人获发明专利10项、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兼任Engineering Geology、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兼任Energies期刊客座编辑(2022)。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1.地应力测量与监测理论、方法、技术与设备研究研发。研发压磁四分量地应力实时动态监测设备和方法,支撑全国地应力监测网组网建设;研发水压致裂裂缝超声扫描成像装置,首创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即压即扫”、“一趟钻”获取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新模式;建立我国首个岩心直径变形分析法(DCDA法)实验室。
2.干热岩开发储层地质力学。主持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场区的地应力测量、储层裂隙评价和微地震监测工作,支撑了储层改造和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开展了温度处理和酸化疲劳压裂背景下的花岗岩剪切行为研究;开展干热岩注水诱发地震实验机理研究。
3.活动断层地震风险性研究。基于地应力测量和动态监测,研究了芦山M7级地震前后应力场演化规律,提出了芦山地震后龙门山西南端仍处于高水平地应力持续积累、强震风险仍然较大的科学认识;研究了发震断层震前存在的多时空尺度应力降现象及其内在机理,为地震短临预报探索了思路。
4. 重大工程地应力应用研究。采用多种地应力测量方法,为重大工程建设和选址提供了地应力资料和理论认识支撑,相关工作和成果已在共和干热岩、川藏铁路、金川铜镍矿、长宁页岩气、储气库建设、甘肃乏燃料预选厂址、西沙群岛科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