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女,1987年生,副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与地壳应力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于山东科技大学获地质工程学士学位,2013年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地质工程硕士学位,2018年7月-9月,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围绕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及变形方式、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断裂稳定性、能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地应力观测及构造应力场综合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调查、基本科研业务费和社会服务等科研项目近10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8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合著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主要学术成果:
1.重大工程高地应力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全面负责川藏铁路高地应力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开展川藏铁路关键段多尺度多方法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工程区动力学环境及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等工作,强有力支撑了工程规划建设,初步建立了多尺度多方法地应力调查和评价技术方法体系。
2.强震孕育发生与应力状态耦合机制。深入开展了地应力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相关性研究,获得了汶川地震前后应力场调整过程,在地壳浅层应力场与深部运动耦合机制以及地震活动对应力场时空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认识。
3.壳幔变形及动力学特征。联合地壳浅表层地应力测量及GPS观测、震源深度构造应力场反演、地壳及地幔各向异性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圈层构造应力场特征,深入开展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及变形方式研究。
4.地应力测量与监测理论、方法。建立了压磁应力监测数据分析流程,形成了压磁应力监测数据自动化分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