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2024年度)

发布时间:2024-11-19
  自然资源部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2019年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野外站以地壳应力应变研究为主线,深耕地应力测量与监测理论、方法与技术,长期积累连续稳定科学规范的地壳应力应变观测数据,支撑地应力与地壳运动演化过程、地应力与致灾机理等方向研究,服务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深部资源安全开发利用、城市群经济区安全保障,助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
  秉持野外站“观测、研究、示范、服务”的科学定位,为充分发挥野外站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鼓励和促进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本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现发布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以下简称“开放课题”)申请指南,诚挚邀请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交申请。
  一、资助领域和研究方向
  2024年度开放课题将围绕野外站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重点资助如下五个研究方向:
  1、地壳应力应变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2、地应力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术方法研究;
  3、构造应力的数值/物理模拟研究;
  4、地应力与地质演化过程研究;
  5、复杂地应力场工程灾变问题研究。
  申请课题题目可以是研究方向的延伸和细化。
  二、申请条件和要求
  1、开放基金鼓励学术思想活跃的科学工作者申请,研究课题需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及良好应用前景,研究内容与申报领域和研究方向一致。
  2、申请人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课题申请人要求为非本野外站成员,且至少需要一名本野外站固定成员作为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3、申请人应在相关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积累,具有承担课题的能力。
  三、申请程序
  1、申请人根据野外站开放基金课题主要资助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填写“自然资源部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在指南发布截止期限内将申请书(纸质材料一式三份,同时递交相应电子文档)报送野外站,邮件主题和申请书题目请注明“课题名称+申请人姓名+申请人单位”,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申请者所在单位需对申请者的能力与水平以及申请的内容进行审查,封面加盖单位公章。
  2、野外站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同一方向的研究课题择优资助。批准立项的课题将以邮件或电话方式通知申请人,签订课题研究协议。
  四、申请说明
  1、开放基金课题起止时间为2025年1月-2026年6月。拟资助研究课题不超过4项,单项经费预算不超3万元,欢迎申请单位提供匹配资金。
  2、申请人须根据附件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的内容,逐条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计划务必包含切实可行的原理、方法及技术路线,合理的经费预算。
  3、课题经费使用及管理严格执行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的有关规定,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业务费(材料费、测试费、差旅费等)和劳务费。课题立项后,由野外站一次性拨付课题经费至申请人工作单位。
  4、获资助的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执行期间列入野外站流动人员管理,课题获批后应提交研究计划,课题执行中期,课题负责人应提交课题中期执行情况报告。对执行情况较差的课题,本站有权中止资助。
  5、无特殊情况者,课题需在执行期结束后3个月内完成课题结题验收。对于无法通过结题验收的课题,野外站将向申请人工作单位发函通报,并有权收回已划拨经费。
  6、2024年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的受理时间为从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12月20日,逾期不予受理。
  五、开放课题资助的标注方式
  开放课题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和专利等)应将自然资源部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Crustal Stress and Strain in Beijing,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并标注资助课题编号,由野外站、研究者本人和其所在单位共享。
  六、其他
  获得资助后,申请人应遵守本野外站有关规章制度,按要求汇报研究进展,及时完成协议指标。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100081
  联系人:马老师
  电话:010-88815093
  邮箱:maxiumin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