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王涛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8-11-29

  

一、个人简介

王涛,1982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研究室主任。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科技人才。担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工程”首席专家,自然资源系统2019-2020年度青年文明号集体“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服务城镇防灾减灾与国土空间规划团队”负责人,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自然资源部陕西宝鸡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兼任国家防总防汛抗旱专家、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灾害防治分技委(SAC/TC93/SC2)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地质力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地质灾害专委会专家、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委会委员、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等。

多年来从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围绕南北活动构造带、黄土高原与秦岭过渡地貌廊带、藏东南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地调项目10余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等)。开展了地质灾害精细填图、滑坡致灾机理和风险评估防控研究工作,在活动构造带地震滑坡成灾机理与定量危险性评估方面取得了创新进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EI论文12篇;获批软件著作权7项,合作出版专著5部,参编行业标准1部、地调局技术标准1部、技术指南4部。获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1项、地质学会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

二、近年来取得主要科技创新成果

1. 分析揭示秦岭北缘与黄土高原南缘地貌廊带孕灾斜坡结构与失稳模式。总结了陇东南天水地区典型斜坡结构,指出山体不同部位主要控滑斜坡结构。总结了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盆地的5种渐进式斜坡改造模式。

2. 研究揭示黄土高原典型黄土/泥岩滑坡的形成演化机理。从试样尺度,利用动三轴试验,分析获得第四系黄土和新近系泥岩易滑岩土体强度参数和应力应变特征。从坡体尺度,运用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揭示了陇东南典型黄土/泥岩二元结构斜坡的地震变形失稳机制。结合2013年岷县地震实例,运用基于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揭示了地震动地形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地震滑坡发育的控制作用。

3. 构建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体系。为应对地震地质灾害防御不同阶段决策需求,创新提出“四位一体”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技术体系:提出历史强震对区域群发滑坡诱发效应研究方法;利用地震动近实时获取技术和Newmark位移模型,开展同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支撑应急救灾;开展震后降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服务重建选址和工程建设;融合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基于Newmark位移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估技术,开展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支撑国土空间规划。

4. 初步提出川藏铁路藏东南廊道地区高位远程地质灾害及高边坡隐患识别与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提出针对极高山区不同高位远程灾害类型的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动态模拟及危险性评估方法。提出基于栅格单元、流域单元、斜坡单元的多尺度内外动力耦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开展高边坡分级分带卸荷特征及在不同超越概率地震工况下动力响应变形失稳机制研究,初步构建多学科融合的重大工程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技术流程,促进地震工程地质学科发展。

5.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明显。开展全国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及对重大战略的影响研究,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集成编制甘肃省天水市地质灾害风险图集,为市域范围防灾减灾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技术支撑。自主研发获批多项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软件著作权,形成面向多因素、多工况、多模型的评估软件体系。

三、近年来承担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 2012~2014年,高山峡谷区地震动地形效应及其与地震滑坡的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负责人;

2. 2014~2015年,潜在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地调项目,负责人;

3. 2014~2015年,西部黄土滑坡危险性建模与制图,地调局与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合作项目,骨干负责全面实施;

4. 2016~2019年,考虑地震动场地效应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负责人;

5. 2016~2018年,天水地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危险性区划,地调子项目,负责人;

6. 2016~2018年,甘肃天水等城镇和成兰交通廊道工程地质调查,地调项目,副负责人;

7. 2019年,渭河中上游城镇灾害地质调查,地调项目,负责人;

8. 2020年,区域地震滑坡损失评估模型研究,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委托项目,负责人;

9. 2021年,川藏铁路高位远程地质灾害与高边坡稳定性调查,地调项目,负责人。

10. 2022~2025年,全国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方法研究,地调项目,负责人。

四、近年来获得软件著作权情况

1. 区域同震滑坡危险性应急评估系统V1.0,2017SR068179,2017年;

2. 区域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系统V1.0,2017SR068172,2017年;

3.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估系统V1.0,2018SR011845,2017年;

4. 基于证据权法的滑坡危险性评估软件系统V1.0,2018SR016240,2018年;

5. 基于启发式的滑坡危险性评估软件系统V1.0,2019SR1167915,2019年;

6. 基于逻辑回归的滑坡危险性评估系统V1.0,2019SR1163652,2019年;

7. 降雨滑坡危险性时空概率预测软件V1.0,2020SR1529009,2020年。

五、近年来获得科技奖励情况

1. 2013年,滑坡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

2. 2014年,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减灾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

3. 2019年,青藏高原东缘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 2013年,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

5. 2014年,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6. 2018年,我国首套《中国自然资源图系》编制完成,中国地质学会201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六、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Tao, W., L. Jia-mei, S. Ju-song, et al. 2020. Probabilistic seismic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in Tianshui,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7(1): 173-190. (SCI)(一作)

2.Wang, T., J. Liu, J. Shi, et al.  2017. The influence of DEM resolution on seismic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based upon the Newmark displacement method: a case study in the loess area of Tianshui,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76(17): 604. (SCI)(一作)

3.WANG, T., W. Shuren, S. Jusong, et al. 2013. Appl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Seismic Landslide Displacement Analysis Based on Newmark Model: A Case Study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87(supp.): 393-397. (SCI)(一作)

4.Wang, T., S. R. Wu, J. S. Shi, P. Xin, L. Z. Wu. 2018.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on large-scale landslide groupings in the Wei River midstream. Engineering Geology 235: 11-19. (SCI)(一作)

5.Liu, J. M., T. Wang, S. R. Wu, et al. 2016. New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rias Intensity an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06(5): 2168-2176. (SCI)(通讯)

6.Z. Wu, L., Q. Xu, T. Wang. 2018. Incorporating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of Unsaturated Soils into the Analysis of Rainwater-Induced Groundwater Pon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18(6): 1-7. (SCI)(通讯)

7.Zhang, Z., T. Wang, S. Wu, et al.  2016. Rock toppling failure mode influenced by local response to earthquakes.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75): 1361–1375. (SCI)(通讯)

8.Zhang, Z., T. Wang, S. Wu, et al.  2017. Seismic performance of loess-mudstone slope by centrifuge tests.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76): 671–679. (SCI)(通讯)

9.Zhang, Z., T. Wang, S. Wu, et al. 2017. Dynamics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ianshui soils. Landslides 14: 323–335. (SCI)(通讯)

10.王涛, 吴树仁, 石菊松, 等. 2015. 历史强震对渭河中游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反演. 地球学报 36(3): 353-361. (EI)(一作)

11.王涛, 刘甲美, 栗泽桐, 等. 2021. 中国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研究. 中国地质 48(1): 21-39. (一作)

12.辛鹏, 王涛, 吴树仁. 2015. 青海西宁大通县韩家山泥岩质多级旋转型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地球学报 36(06): 771-780. (EI)(通讯)

13.辛鹏, 王涛, 吴树仁. 2018. 青海西宁—民和新近纪泥岩盆地菜子沟大型平推式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地球学报 39(3): 342-350. (EI)(通讯)

14.郝爱兵, 吴爱民, 马震, 柳富田, 夏雨波, 谢海澜, 林良俊, 王涛, 等. 2018. 雄安新区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 地球学报 39(5): 513-522. (EI)(通讯)

15.车福东, 王涛, 辛鹏, 等. 2020. 近远震作用下黄土滑坡动力响应与变形—以天水震区黎坪村滑坡为例. 地质通报 39(12): 1297-1308. (通讯)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