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杜建军正高级工程师

发布时间:2023-04-24
杜建军,男,1976年生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200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构造地质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学术成果:
学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于构造地质、石油地质专业的研究,在地壳稳定性评价、活动断裂调查和石油地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2011~2015年,负责地地质调查项目“秦岭北缘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地貌构造过程研究”。通过近五年时间,对秦岭北缘断裂带的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性以及灾害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关中地区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特别对临潼—长安断裂、华山山前断裂和渭南塬前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了重要调查和研究;首次发现了陕西华县莲花寺18.7万年前的高速远程古滑坡和浐河断裂新活动现象,并证实了浐河断裂和高店—高家村断裂的存在;建立了渭河地堑动力学模式图,编制了秦岭北缘断裂带1:500000活动断裂图。
2、2015~2016年,负责地质调查项目“柴达木盆地周缘中小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柴达木盆地周缘中小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调查”。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周缘中小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调查,基本摸清了周缘中小盆地的石油地质概况。结果认为:苏干湖盆地中侏罗统地层发育苏干湖盆地最优质的烃源岩;苏干湖盆地西部和中部凹陷为侏罗系油气有利勘探区,东部凹陷为二叠系油气有利勘探区;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凹陷和下日哈凹陷的二叠系、共和盆地贵德凹陷的白垩系均发育优质烃源岩。
3、在2017~2018年负责“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二级项目。多年在活动断裂方面的研究,在活动断裂调查方面积累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经验。针对第四纪覆盖区,总结第四纪覆盖区活动断裂调查技术和方法。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基础地质方面:利用遥感解译、浅层地震勘探第四纪钻和槽开挖等,对郯庐断裂带F5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第四纪覆盖区进行了精准定位和活动断裂填图,完成900平方公里的1:5万活动构造填图;、厘清了郯庐断裂带F5(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的平面展布特征,证实F5断裂在平面上贯穿江苏省全境;证实郯庐断裂带江苏段F2断裂(白芬子-浮来山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F2断裂在江苏省境内自北向南在江苏省境内自北向南终止于宿迁南部的龙河镇东北地区,向南不再向发育;查清了郯庐断裂带F5断裂(安丘—莒县断裂)的活动方式、活动特征以及最新活动时间,西分支不但晚更新世强烈活动而且全新世持续活动,是研究区未来发生地震危险性的主要断层;确定了宿迁—泗洪地区F5断裂活动形成的古地震事件序列断裂活动形成的古地震事件序列;分析了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郯庐断裂带裂活动具有走滑断枢纽运的特征,地震亦符合特征地震的规律。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方面:尝试选择相对较软的白垩纪砂岩为测载体,首次成功获取郯庐断裂带内部地应力测试数据;隐伏区活动断裂探测技术上,采用空-地深三位一体的流程,成功的对隐伏断裂进行了空间精确定位、活动性调查。
代表论文及著作:
1.DU Jianjun,LI Dunpeng,Wang Yufang, et al.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Huashan Piedmont Fault and Associated Hazards in the Southeastern Weihe Graben, Central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7, 91(1):76-92.
2.Du Jianjun, Qin Xianghui, Zeng Qingli,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present-day stress field using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in the Alxa area, Inner Mongolia for China's HLW disposal[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7, 220:76-84.
3.Li Dunpeng, Du Jianjun(通讯作者), Ma Yinsheng, et al. Active faults and dip slip rates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s of the Huashan Mountain and Weinan loess tableland in the southeastern Weihe Graben, central China [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5, 114:266-278.
4.杜建军,马寅生,黎敦朋.渭河盆地东南缘主要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及灾害效应[J].地球学报, 2017, 38(B11):55-58.
5.杜建军,张士安,肖伟峰,等.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下侏罗统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 39(6):721-734.
6.张敏,何泽,杜建军(通讯作者),等. 苏干湖盆地连续电磁剖面和微生物基因定量油气勘探[J]. 地质与勘探, 2017, 53(6):1197-1207.
7.韦成杰,朱世发,杜建军(通讯作者),等. 苏干湖盆地及舭邻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残留地层发育特征[J]. 地质力学学报, 2017(3):436-450.
8.刘欣,朱世发,杜建军(通讯作者),等. 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沉积特征[J]. 古地理学报, 2017, 19(4):595-608.
9.杜建军,马寅生,谭成轩,等. 新一代1∶500万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图编制[J]. 地质力学学报, 2015, 21(3).
10.黎敦朋, 杜建军(通讯作者), 马寅生, 等. 西安市临潼—长安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研究[J]. 地学前缘, 2013, 20(4):46-57.
11.杜建军, 马寅生, 尹成明,等. 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J]. 地震学报, 2013, 35(4):520-533.
12.杜建军, 陈群策, 安其美,等. 陕西汉中盆地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分析研究[J]. 地震学报, 2013(06):29-38.
13.杜建军,黎敦朋,马寅生,等.18.7万年前的高速远程古滑坡:来自陕西华县莲花寺滑坡体上覆黄土光释光(OSL)测年的证据[J]. 第四纪研究, 2013, 33(5):1005-1015.
14.杜建军,马寅生,谭成轩,龚明权,施炜。2008。京津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地球学报,29(4):502-509 
15.杜建军,马寅生,赵越,王彦斌。2007。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中国地质,34(1):26-33
 
主要承担的项目:
1、参加“新构造与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工程安全系列图件编制”(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综合研究类项目),2005.1-2008.12,课题骨干。负责完成1:20万京津地区区域稳定性与城市安全图和1:20万京沪高速铁路沿线新构造活动与工程安全两幅图件的编制。
2、负责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基金项目“自然灾害系统与地壳运动整体观研究”,2008.1-2009.12,合著出版专著(地壳运动整体观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应用)一部。
3、负责“库车山前克拉苏构造带应力场研究”,2010-2011,项目负责人,横向课题。为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攻关项目子课题,应用地应力模拟技术和地质力学理论,探讨库车山前复杂构造区膏盐层成因机理和发育特点,为该区钻井难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4、 负责“秦岭北缘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地貌构造过程研究”地调项目,项目负责人,2011-2015。
5、参加“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2008.1-2010.12,项目骨干,担任项目秘书。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石炭系大套油砂,评价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资源潜力。项目结题验收获得优秀,相关研究成果获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6、参加新加坡南北通讯隧道地应力测量项目(2008~2009),课题骨干,2009年度为现场负责。测试结果得到甲方好评,使得我所地应力测量工作第一次走向国外,为地应力的国际发展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7、参加973项目“龙门山地质构造断裂带及其与汶川蕴震动力条件分析”专题2“龙门山构造带北延与岷山-西秦岭活动构造带关系研究”,2008~2010,课题骨干。
8、参加科技部专项项目“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地应力测量与检测技术实验研究”,项目成员,负责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研究。
9、参加“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力测量”地调项目(2009~2011),参与报告构造地质方面的内容编写,已经圆满完成课题验收评审,获得优秀。
10、2015~2016年,负责地质调查项目“柴达木盆地周缘中小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柴达木盆地周缘中小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调查”。
11、在2017~2018年负责“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二级项目。
12、2019~2021,负责地质调查二级项目“海南岛及近海活动断裂与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的子项目“三亚新机场活动断裂调查”。
 
联系方式:
01088815136
11867449@qq.com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