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地质调查双引擎联动,共绘自然资源"立体画像"——覆盖区填图与地表基质调查团队融合共建

作者:崔加伟 发布时间:2025-04-15
  为进一步深化覆盖区填图与地表基质调查工作的协同联动,推动地质调查成果有效服务国土空间管控与生态文明建设。2025年4月8日至1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黄河流域中游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团队在山西省永济市野外填图驻地与来访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地表基质层调查研究团队开展了融合共建与技术对接交流活动,共同促进地质调查能力的提升。
  此次技术交流与对接采用"理论研讨+实践验证"的模式,双方通过野外实地踏勘与室内技术研讨,共同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为构建覆盖区填图与地表基质调查相融合的技术体系注入新动能。在野外考察现场,两团队针对覆盖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表基质分层模糊等共性问题展开联合踏勘。覆盖区填图团队详细介绍了地质结构的描述方法、填图单元的厘定以及数字填图技术,而地表基质调查团队则重点解析了地表基质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双方围绕"如何实现覆盖区填图成果与浅表基质调查数据的无缝衔接"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探讨了数据融合的技术路径,为拓展传统地质调查方法的服务性提供了实践依据。
  在室内业务交流会上,两团队以服务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需求为导向,聚焦调查规范、数据标准、成果表达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度对接。覆盖区填图团队负责人李振宏研究员指出:"覆盖区填图需突破传统地质调查思维,充分吸纳地表基质调查有效服务管理层的技术优势,实现地表基质调查有根可循,覆盖区填图有服务出口的无缝对接";地表基质调查团队负责人侯红星教授级高工则强调:"浅地表地质结构是地表基质演化的基础支撑,双方数据共享将显著提升资源环境评价精度"。双方共同探讨了编制《覆盖区-地表基质一体化调查技术指南(试行)》框架的可行性,明确了两项工作在目标层位以及成果集成等方面的衔接标准。
  本次业务交流对接不仅实现了双方技术方法的优势互补,更催生了进一步实质性合作的可行性,双方计划通过联合部署调查示范区、共建数据平台、协同成果转化等方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一体化调查模式。覆盖区填图与地表基质调查是新时代地质工作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进军”的两大抓手,此次业务对接标志着地质调查体系正在从单一地质结构调查向资源环境综合调查转型升级。未来,两团队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联合攻关浅表多圈层相互作用机理,为支撑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更高质量的地质解决方案。
  
  图面表达方式交流
  
  双方技术方法交流
  
  野外现场联合考察
  
  地表背包钻调查与技术培训

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