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力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由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亲自创建,现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主要从事基础地质、能源地质、地热地质、第四纪地质与环境、极地与月球地质、矿田构造、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地应力、区域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等学科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
成立至今,地质力学研究所始终高举地质力学大旗,弘扬李四光精神,急国家之所需,全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创新发展地质力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能源资源勘探、重大工程选址选线、防灾减灾、极地与月球科学等研究领域,形成特色学科和技术优势,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川藏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引水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1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目前,本所设置有16个技术业务机构,8个综合管理机构,2个其他机构。现有在职职工224人,其中130人具有博士学位,110人具备高级技术职称。共有6个博士和6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有研究生导师5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
目前,本所拥有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宝鸡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地应力工程技术创新中心;2个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实验室:地应力测量与监测重点实验室,油气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中心:新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中心、极地地学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与冰川专业委员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新构造与地质灾害专委会(IAEG-C24)秘书处和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监理专业委员会在本所挂靠。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地质力学学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