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地质力学研究所两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24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作者:李雪、公王斌 发布时间:2025-03-31
  地质力学研究所牵头完成的“桂西右江地区新类型钨锡矿床找矿突破”和“青藏高原多块体持续汇聚背景下地壳运动与构造演化耦合机制”两项成果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24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桂西右江地区新类型钨锡矿床找矿突破”成果由我所肖昌浩研究员牵头,张文高、陈正乐、刘向冲、于萍萍等参加完成。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一是揭示伸展构造是锡成矿有利构造环境,建立了岩浆远端碎屑岩容矿的白云母-石英脉型钨锡矿床断裂及相关褶皱纵张节理控矿模型,促进对锡成矿构造环境的理解。二是首次提出氧化剂不是锡石沉淀的必要条件新认识并定量揭示高产热花岗岩的放射性热促进钨、锡自硅酸盐熔体向热液的扩散总量增加17~95 %,提高钨、锡成矿的概率。三是研发了沉积岩覆盖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再分析挖掘和三维可视化新技术。四是科技创新引领广西百色实现钨锡找矿重大突破,提交新发现钨锡矿产地2处,新增潜在经济价值35亿元。实现了右江盆地新区、新层位、新类型钨锡找矿突破,拓展区域找矿空间,引领区域钨锡勘查新方向,打造广西新的钨锡勘查开发基地。研究成果发表在GCA、GSF等期刊。
  “青藏高原多块体持续汇聚背景下地壳运动与构造演化耦合机制”成果由仝亚博、杨振宇研究员牵头,裴军令、孙知明、曹勇等参加完成。该研究将古地磁学方法融入到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中,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一是定量约束中生代-新生代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印度板块持续拼合汇聚过程,重建了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欧亚大陆南缘和印度板块北缘古形态,提出了新的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模式。二是重建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演化时空起点,定量揭示高原东南部新生代地壳运动的时-空转换。三是揭示青藏高原东南部岩石圈地幔深部行为与隆升、地壳运动、断裂活动和地形塑造的耦合关系。上述研究成果为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材料支撑。系列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EPSL、ESR、GRL、Tectonics、JGR、GSA B、GR、3G等期刊。

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