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北纬28.50°,东经87.45°)发生6.8级地震,本次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截至7日19时,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的严重后果,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本次地震位于申扎-定结裂谷南段,是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在藏南裂谷系中发生的最大地震,因而备受关注。
地震发生后,为及时了解此次地震的地质构造成因及震害发育特征,支撑服务震后重建和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迅速组织活动构造研究室的韩帅副研究员、吴坤罡助理研究员及研究生黄婷、李智超、凡福新共5人的调查组,于1月9日赶赴震中区域开展此次强震活动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与伴生次生地质灾害调查。
调查组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余震不断等困难,第一时间深入海拔5000m以上的泥辖错区域开展地表破裂调查工作。初步调查结果发现,本次地震产生了明显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并属于典型的正断层型地表破裂。目前发现的地表破裂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南段主要分布在海拔约4100m丁木错东岸,走向北15°东,整体长度断续分布约10千米。北段主要分布在海拔5200m-5500m的尼辖错北东侧及西南侧,走向北20°东,整体长度约5.5千米,但受极高海拔区的交通条件限制,目前暂无法排除在尼辖错以北海拔5500m左右区域仍然存在地表破裂带的可能。此外,地表调查还发现部分区域普遍发育喷沙冒水、挤压变形等地表变形。
下一步,现场考察组将继续围绕地震破裂带的几何展布、同震位错分布等进一步开展调查工作,从而为揭示发震构造特征及地表变形的工程影响等提供珍贵的野外第一手资料。
照片A.震中房屋倒塌;照片B.韩帅副研究员记录丁木错东岸地表破裂;照片C.吴坤罡助理研究员观察张裂隙特征;照片D.黄婷博士与应急人员交流震害情况;照片E.丁木错东岸挤压垄发育;照片F.丁木错东岸喷砂冒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