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质文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个人思考和要求(五支部梁明亮)

海外访学党员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1-01-0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们国家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大势和国家发展阶段做出的战略判断。处于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个人如何真正理解、把握和融入这一历史趋势和发展过程,并不容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一直处于快速变化发展之中,身在其中的我们对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它们带来的物质生活改善和精神冲击习以为常,以为个人发展都在以可见的速度变化,想当然世界也是向前快速发展和处于变化之中。然而站在世界其它国家地区角度上,对世界大发展的感受可能并非如此。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我自2019年9月公派赴英国杜伦大学访问留学。如今,英国访学行程已经过半,深度参与了英国大学课题组和实验室的工作;了解了当地公立教育小学校和所谓全民免费的医疗系统;参观了内容多样的自然、科学、艺术博物馆。更通过各类信息媒介参加了这一场抗击COVID-19的全球战役。暂别祖国的日子,一边是英国小城的岁月静好,一边是外部激荡的世界局势和发展环境。这些差异体现在激辩的海内外各种媒体信息中,更体现在异国他乡的日常之中,到底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世界?旅居游学的经历,给了我旁观者的视角和机会,开拓视野则更加坚定信念。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个人思考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不是分开的世界大局与中国发展的两个问题。对于我国来说,中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的发展,也助推世界大局的向前趋势,要实现我们两个100年的伟大目标,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要整体步入发达水平,首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然后也必将改变世界大局。我们个人也在国家的快速发展中快速成长,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更好的未来而奋斗。而对于英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来说,世界百年并没有怎么发展,至少并没有我们以为的发展的这么快,他们已经在第一世界生活了百年,人们习惯的生活是slow down,享受岁月静好,毕竟已经是自认为最好的富裕生活水平了。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坚持我们的基本制度和发展方向,同时向世界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让世界接受一个发达的中国,接受十几亿中国人的发达水平的生活,既关系我国自身社会发展的成败,也影响世界和平的大势。西方发达国家现阶段弥漫的有一种不自信和不相信的矛盾氛围。以为自己的经济、社会、政治、福利等制度已近完美,物质水平和生活方式世界最优,相信自己最棒,却不自信自己能继续向上发展至更棒;不相信不认同中国人和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以一起享受发达、享受优质富裕生活,(如同国内逃离的资本家先富者的不相信不认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的政治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未来的不自信和发展不自信。我们需要让当前第一名的人明白,保持第一不是靠打压后面追赶的人,而是靠打破世界记录和自身发展极限的勇气和智慧。诚然,地球的资源和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但这不是剥夺后进国家发展权和发达权的借口,而应该是全世界一起共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奔向星辰大海的动力。我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保持了发展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也更需要强大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事物总体向前发展的规律不会改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会掉头,世界向前发展的趋势难以阻挡。共产党领导下的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相信发展,相信未来,所以选择更加开放,选择带着后进国家一起努力发展。一带一路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正当其时,顺应局势。这体现的是我们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对发展的自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富裕的自信,而这正是共产党人的终极自信和信仰,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个人选择

要实现中国或全球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甚至世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唯有依靠不断的创新,特别是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对其他人,这更多是一种广泛激励和愿景。但是对一名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涉及能源资源领域的地质科技工作者,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具体要求,是必须努力完成的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见异思己,在他乡,以他国为镜,可以正三观。先贤者说“吾日三省吾身”,每观内心之所想,个人的政治信念和对国家发展的期待愈发坚定和明晰。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新形势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内容,对自己的个人工作要求更加明确。

所谓守得住冷板凳,科研工作毕竟是清冷的。叠加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地质科技工作更可以说的上是清苦的。然而,在野外工作中,我有幸一起工作的所有的地质工作者都是乐观的;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接触的地质工作者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对新发现新成果的兴奋和求索。与大自然亲近,是许多地质科技工作者选择地质工作的自然初心。“长大了想当科学家”,这对于我们农村长大的80后来说更是真切的理想启蒙。“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国家发展需要的领域是有挑战性的领域,往往也正是投入大、机会多、成长快的领域,正适合青年人快速发展、实现理想,“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能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在高位,使得我们的发展受到国际能源市场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成功进一步打破了原有的世界能源格局,也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全球化进程产生持续影响。作为一名地质科技工作者,我长期以来的科研工作都围绕着能源地质展开。特别是近几年来,有机会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南方页岩气地质调查工程项目。我国南方的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受制于构造保存条件。与北美页岩分布盆地后期构造运动和改造相对简单不同,扬子地块普遍受到多期构造挤压作用,页岩地层发育变形作用,保存条件不均,页岩气甜点分布不稳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增加了难度。有困难的地方就会有答案,中美页岩气构造地质条件的差异也正是创新点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应该继续坚定信心,围绕构造改造页岩气相关的难点开展工作,这是我的科研工作的“路线自信”,符合我们地质科技工作者“科技攻关”的初心,也是当前国家能源战略赋予我们的使命。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为实现科研工作理想而努力,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添砖加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的工作要求融入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历史大势之中,待到“第二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实现之际,愿登高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20年4月于英国Dur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