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吴坤罡等-Tectonophysics:申扎-定结裂谷南段大地震复发特征及其与2025年定日Mw7.1地震的对比

作者:吴坤罡 发布时间:2025-06-27
  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w7.1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本次地震发震断层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申扎-定结裂谷南段的丁木错(也称登么错)断裂,为一次典型的正断型地震事件。该地震导致126人遇难,188人受伤,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此外,本次地震位于是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在藏南裂谷系中发生的最大地震,因而备受各方关注。
  震后详细地表调查显示,本次地震产生了总长约35Km的同震地表破裂。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震前在位于丁木错断裂上的一个研究点开展了断层活动速率的相关研究工作,震后该点位处恰好有同震地表破裂发育,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将同震地表破裂与长期地表变形结合分析的理想场所,有助于该区域未来地震风险评估。本研究基于地表调查、无人机航测、蒙特卡洛模拟、宇宙核素测年等方法,计算了丁木错断裂的垂直活动速率及水平伸展速率,并结合同震地表破裂结果对地震平均复发周期进行了评估,主要认识如下:
  (1)2025定日地震沿丁木错断裂产生的最大垂直位错量约为0.9m,且该区段地表破裂具有沿断层陡坎原地复发的特征。
  (2)丁木错断裂约19ka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和水平伸展速率均约为1.1mm/yr,其伸展速率占藏南裂谷总体伸展速率的12%左右,表明规模较小的断裂同样可能在调节青藏高原变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基于2025定日地震在丁木错断裂上造成的最大位错量计算,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约800年,该结果显著小于青藏高原部分走滑断裂的平均复发周期(如江错断裂,喀拉喀什断裂等),为更好地厘定青藏高原南部正断层型地震的复发周期,应进一步加强关于藏南裂谷系晚第四纪以来活动速率的研究工作。
  本研究结果弥补了藏南裂谷系晚第四纪以来活动速率数据相对匮乏的不足。研究获得的活动速率和复发周期评估结果,可为当地防震减灾规划及震后重建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图1 丁木错研究点地貌特征
   
  图2震后高精度DEM与DOM影像
  
  图3 丁木错断裂累积位错与同震位错对比(剖面位置见图2)
  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2274、42325207),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40041)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基金项目(DZLXJK202413)联合资助,成果发表于国际构造地质学权威期刊《Tectonophysics》上。
  Kungang Wu, Marie-Luce Chevalier*, Jiawei Pan, Fucai Liu, Shaohua Yang, Siqi Zhang, Qiang Su, Haibing Li(2025),Recurrence of large earthquakes along the southern Xainza-Dinggye rift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7 January 2025, Mw7.1 Tingri earthquake, southern Tibet.Tectonophysics.
  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ecto.2025.230827

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