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顾畛逵,等 — Catena:金沙江白鹤滩水库大规模蓄水活动的地貌景观扰动效应

作者:顾畛逵 发布时间:2025-06-03
  1950年代以来,水电开发逐渐成为全球高山峡谷区重要的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气候、水资源、生物与地质安全等方面深受影响,造成水文循环失衡,能源效率与地质安全形成相互制约,为库区乃至区域复合风险防控带来持续挑战。具体来讲,大规模的蓄水活动使侵蚀基准面大幅度抬高,原本以构造隆升-河流下切为基础的山区地貌演变动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催生出新的地貌景观变化机制。在短时间尺度上,蓄水活动会通过水体的浸泡、软化等作用改变坡体应力环境,直接触发库岸崩塌或滑坡;在长时间尺度上,无法依靠径流侵蚀搬运自然风化产物,地表转而以滑坡、崩塌等极端事件频率增加的方式实现对隆升新增产物的卸荷响应;在此过程中,因蓄水而导致的水域面积的扩张,也会改变局地气候,而极端降水时空模式一旦改变,又会激发降水诱发型灾害事件的增加。因此,大型水库投入建设运营后,对于地貌景观的发育影响,可能至少存在两条灾害链形式:其一,蓄水位变化→滑坡、崩塌增加→涌浪风险增加、地表植被退化(显性链);其二,水域面积扩张→蒸发量增加→极端降水频率改变→滑坡、崩塌事件增加(隐性链)。这些灾害链形式可能因时空位置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显著性。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的世界级水电工程,是中国水电建设的又一非凡壮举,也因其对地貌景观的扰动效应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状态。保障其运营安全,本质是涉及地质、气候、水文与生物安全的全方位的系统稳定性强化,形成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巧妙平衡。因此,为了适应白鹤滩库区复合风险防控的实际需求,本研究通过长期观测地表细微变形、识别并表征异常降水事件特征、开展高精度地形测量与地貌参数统计、检测植被变化并分析各个环境变量间关系等一系列步骤,对白鹤滩库区地貌景观演变特征与机制形成了更清晰的认识。研究表明,白鹤滩水库运行时间虽然仅有数年,但其对库区景观的扰动效应已显著显现。最突出且直观的扰动表现为:滑坡体失稳、临水库岸坡蠕滑、以及水位变动带的岸坡垮塌。在这些过程中,还伴随着平均降水量减少、异常降水事件增多、植被覆盖率减缓等现象,而进一步的分析则揭示出以下深层规律:
  第一,地表粗糙度值1~1.2、20±10°坡度是临水库岸坡失稳易发性关键指标,同时中硬度岩层构成且具有复杂结构(如断裂与褶皱)的坡体,在水位变动和水流作用下最易发生垮塌。该认识可作为蓄水诱发型坡体的识别标志。
  第二,临水库岸坡活动主要受水位变化触发,但降水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水位持续下降阶段一旦叠加强降水事件对边坡稳定性最具威胁性;因此,建议雨季降低发电泄水量。
  第三,大规模蓄水以来,水位显著抬升后,异常降水的强度有所增加,但并未导致极端降水事件增多。
  第四,库区活动岸坡植被生长减缓主要受降水量变化控制,近年趋势愈加明显。因坡体活动导致根系受损而造成的植被退化仅出现在特定边坡,整体而言蓄水活动对植被的直接、间接影响范围有限且不显著。
  研究认识总体显示,白鹤滩水库的蓄水活动虽然促进了坡体活动,但并未引发局地极端降水增加,也未加剧更大范围的滑坡激活现象。然而,在长时间尺度下不应忽视由蓄水引发的环境变量的变化累积效应,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产生的长期效应仍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体现在对地表景观的“即时”扰动上,更深植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长期复杂耦合中——总之,从地质灾害到生态环境,从局地气候变化到社会经济影响,巨型水库蓄水会以深远的方式重塑地貌景观演化的历史轨迹。
  
  图1 白鹤滩库区:a-金沙江流域;b-白鹤滩大坝位置;c-金沙江的流量变化;d-库区两侧10 km范围内的高程。
  
   
  图2金沙江下游白鹤滩库区临水活动性滑坡全景图
  
  
  图3地貌参数对于地表变形指示的显著性序列:a-升轨观测下的临水坡体;b-降轨观测下临水失稳坡体;c-升轨观测下的失稳坡体;d-升轨观测下的失稳坡体。
  
  
  
  图4消落带内发生的小规模塌岸的类型、空间分布与影像解译特征:a-不同类型塌岸的分布位置;b-塌岸的发生频率;c-不同坡向塌岸的坡度;d-塌岸面积;e-塌岸的后缘高度;f-无人机拍摄的塌岸影像。(注:Surface Erosion, 是水位下降过程中因饱和水溢流而发生的侵蚀,坡面保留着水线沉积的痕迹,在砂质和粉质组成的河岸上相当常见;土崩和岩崩,一大块土壤或岩石的崩塌;地表滑动和顺层滑动是由剪应力驱动,以滑动面为标志,表现为浅层滑动破坏;Toppling, 坡体不是沿着基底的岩层面发生滑动,而是出现了倾向的巨大变化,与悬臂剪力破坏相反,倾倒破坏是由超弯矩而不是超剪应力驱动的;Uvala,即碳酸盐溶蚀引起的崩塌;地表侵蚀、土壤崩塌、地表滑动和顺层滑动的岩性主要为旧滑坡沉积物的再活化,其成分与母岩相关;Bedding Slip and Toppling的岩性主要为软岩(泥页岩)和硬岩(紫红色砂岩)交替组合的层状和互层状碎屑岩类;溶蚀型塌岸的成分主要为泥质灰岩、砂质灰岩、白云岩组合的碳酸盐岩类。)
  
  图5在蓄水前后两个时期活动性滑坡上的kNDVI值变化:a-非临水活动性滑坡与库岸临水坡体上kNDVI值;b-kNDVI平均值的时序变化;c-2001-2023年kNDVI变化趋势;d-非临水活动性与库岸临水滑坡体上植被恢复与衰退像素频率。
  
  图6蓄水前后非正常降水事件特征:a-月观察尺度下非正常降水的严重性(蓄水前);b-月观察尺度下的非正常降水的严重性(蓄水后);c-非正常降水的严重性与强度的平均特征;d-月观察尺度条件下SPI值的时序分布;e-在2小时尺度条件下识别到的极端降水事件特征。
  
  研究成果发表于地球科学类国际期刊Catena:GU Zhenkui* (顾畛逵),YAO Chuangchuang (姚闯闯), YAO Xin* (姚鑫), ZHU Xuchao (朱绪超), LI Renjiang (李仁江), 2025. Landscape Disturbance Effects of Large-scale Water Storage Activity in the Baihetan Reservoir on the Jinsha River, China[J]. Catena, 257: 109197. 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5.109197(中国科学院SCI一区,IF2025=5.4)
  研究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项目号YMJ(BHT)/(21)036; YMJ(XLD)(19)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2107218)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项目号DD20230433)资助。
  

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