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李春麟等-Geoheritage: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多样性和独特性

作者:李春麟 发布时间:2025-05-19
  世界地质公园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拥有全球或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及丰富自然与文化资源、边界清晰且面积适当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其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科研科普、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
  2024年3月,江西武功山地质公园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该公园以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中生代花岗岩穹隆构造闻名于世,在这个巨大的花岗岩穹隆构造之上,发育了高山草甸、花岗岩峰林、瀑布群及环状“温泉链”等多类型地质地貌景观。然而,公园内各类地质遗迹与花岗岩穹隆构造的成因关系尚未明晰,这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命题。
  围绕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李春麟副研究员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何庆成研究员等专家,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8.6亿年以来的地质演化史(图1),共分为三大构造阶段:前穹隆阶段、穹隆形成阶段和穹隆抬升阶段。前穹隆阶段包括了新元古至早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和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沉积阶段,期间穿插了两次造山作用;穹隆形成阶段几乎贯穿整个中生代,初始穹隆形成于三叠纪,到了早白垩世初期,随着穹隆核部的岩浆侵位,武功山花岗岩穹隆最终形成;穹隆的抬升阶段开始于早白垩世中期,抬升过程导致了花岗岩穹隆内部大量节理和断裂构造的形成,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在花岗岩穹隆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了高山草甸、花岗岩峰林、瀑布群和环状“温泉链”(图2)。
   
  图1 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演化历史
  以上述地质演化历史为基础,文章首次阐述了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多样性和独特性,提出了花岗岩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控制着公园内各类地貌和地质遗迹的形成与垂向分布,多样化的地质遗迹景观与花岗岩穹隆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表生景观与穹隆构造耦合的特征在全球现有的世界地质公园中较为罕见,其研究价值不仅对揭示花岗岩穹隆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更为穹隆演化过程如何控制多类型地质遗迹景观的形成与分布提供了关键参照。
   
  图2武功山花岗岩穹隆构造与多类型地质遗迹景观的关系模式图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Geoheritage(李春麟, 何庆成*, 郝美英, 任舫, 王道英, 李霞, 陈文宇, 王宗秀, 张凯逊. Geodiversity and Geological Uniqueness of Wugongshan UNESCO Global Geopark, China [J]. Geoheritage, 2025, 17, 51. DOI:10.1007/s12371-025-01089-2)。
  
  

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