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地区是川藏公路与未来川藏铁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穿越的地段。理塘断裂带是川西理塘地区大地震活动的重要控震构造,是调整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重要活动断裂之一。因此,理塘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地科院力学所活动构造研究团队周春景、吴中海等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沿理塘活动断裂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1:1000比例尺的实测填图,并在理塘兵站南地表破裂带的关键部位开挖探槽,进行了最近地震事件的年代学测试分析,为限定该段地表破裂的形成年代提供了新的年龄约束。
1:1000比例尺实测填图结果表明,理塘断裂带同震地表破裂为典型的左旋走滑型,主要包括2段:金厂沟-奔戈乡段(北段)和甲洼-德巫段(南段)。北段地表破裂最长约 25km,发育比较连续,现存规模不是很大,无明显分段现象,未见发育明显阶区排列现象。南段地表破裂最长约41km,所经之处可见断层左旋错动冲沟、山脊及断裂左旋活动形成的反向坡等地貌标志,规模明显较北段大,发育较连续,具有明显分段现象,各段之间显示为右阶斜列,与2010年玉树地表破裂的多级分段特征具有很大相似性。AMS-14C测年结果表明,理塘断裂带最新同震地表破裂的北段是由1729年理塘地震造成,震级约为Mw6.7;南段由1948年5月25日理塘地震造成,震级约为Mw7.0,两段属同一断裂不同段先后破裂的结果。在南北两段之间存在一长11km左右的空区段,该空区段很可能是未来大地震危险性相对较高的地段,应是未来工程规划建设和防震减灾重点关注地段。
a-理塘断裂上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分布;b-1948年5月25日理塘地震破坏程度图(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编辑组,1980)及理塘断裂分布;c-研究区位置图
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