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地质力学研究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团队赴甘肃省武都区、岷县等地进行泥石流科学考察

作者:杨为民 万飞鹏 发布时间:2020-09-21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重大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大泥石流灾害及风险”项目工作组,于2020年8月9日-9月9日对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宕昌县、定西市岷县和漳县、甘南卓尼县等地进行了泥石流灾害野外考察,重点开展青藏高原东北缘泥石流成灾环境、活动特征、危害方式等方面的系统调查,研究重大泥石流灾害的孕灾背景、启动机制、成灾模式和动力学特征等。

图1 地质力学研究所青藏高原泥石流科考队

考察期间,项目组综合利用天(卫星遥感)、空(航空、无人机、Lidar、InSAR等)、地(野外调查、野外观测等)等技术手段,通过实地调查、与当地自然资源局和气象局及村镇行政部门交流、走访村民等多种方法,先后对成兰、兰渝交通廊道岷县枢纽段沿线岷县、漳县、宕昌县、卓尼县等地发生的重大泥石流灾害,岷县耳阳沟、宕昌县石门沟、漳县方家沟等历史重大泥石流灾害,兰渝铁路沿线泥石流沟等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取了泥石流灾害发生的第一手资料。此外,项目组及时与重庆交通大学青藏高原泥石流科考队、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陇南白龙江流域地质调查”项目组进行了技术交流,一起对区内重大泥石流沟如马槽沟、甘家沟等泥石流灾害进行了科学考察。

图2 泥石流野外科学考察

科考期间恰逢雨季,研究区降雨多发、泥石流灾害频发。科考队员们克服了道路中断、山体不稳等诸多困难,摸清了研究区群发性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总结了中寨沟“2020.8.17”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原因及防治现状。

通过这次科学考察,项目组基本掌握了岷县枢纽段泥石流的孕灾地质背景,查清了泥石流类型和分布发育规律,厘定区内泥石流形成的关键因子,系统总结了泥石流对科考区内重大工程及主要城镇的危害方式。目前,工作组正在对前期获取的野外成果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进一步开展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条件下泥石流活动趋势剖析,研究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成因机理等。

扫描二维码分享